知识产权保护第一平台 咨询热线:13808808035

商业秘密罪是怎样构成的你知道吗?

时间:2018-11-06 16:49来源:邱戈龙

商业秘密罪是怎样构成的你知道吗?
长昊商业秘密律师

 
 
 
  一、商业秘密罪的构成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19条的规定,构成浸犯商业秘密罪,应具备下列要件:(广东长昊律师事务所   零柒伍伍----贰陆柒伍壹贰叁肆)
  (一)犯罪主体要件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还是一般主体,学界有分歧,少数认为特殊主体,而多数体为是一般主体。其实,无论是特殊主体说还是一般主体说均失之片面。根据《刑法》第219条的规定,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情况,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体,既可能是一般主体,又可能是特殊主体,而且既可以是自然人,还可以是单位。《刑法》第219条第1款第3项规定,一类是基于法定义务负有保守商业秘密的自然人或者是单位另一类是基于权利人的要求负有保守商业秘密责任的自然人戴者单位。这些自然人或者单位,实质上是特殊主体。而以外的浸犯权利人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则是一般主体。
  (二)犯罪主观方面要件
  对浸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认识上,学界的认识不尽一致,概括起来,主要有故意说和混合过错。
故意说的观点认为“浸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行为人均出于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浸犯商业秘密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态。”故意说虽然把握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总体,但忽视了现实中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多样性的及立法上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复杂性。对于《刑法》第219条第2款规定,在行为人不存在明知而可能存在应知的情形下,则不能认定为是故意,而是过失。(广东长昊律师事务所   零柒伍伍----贰陆柒伍壹贰叁肆)
  混合过错说认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在认识因素上分明知和应知两种情况⋯⋯在明知情况下,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应当是故意犯罪。在应知情况下而实施侵犯行为时又没认识到,符合疏忽大意过失的心理状态”。混合说克服了恶意说的不足,但认为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排除了过于自信的过失,则显然不符合法理和立法本意。在应知的情况下,行为人可能混合过错说认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在认识因素上分明知和应知两种情况.......在明知情况下,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应当是故意犯罪。在应知情况下而实施侵犯行为时又没认识到,符合疏忽大意过失的心理状态”。混合说克服了恶意说的不足,但认为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排除了过于自信的过失,则显然不符合法理和立法本意。在应知的情况下,行为人可能是应知而不知,也可能是应知而且知但轻信可以避免。《刑法》第219条第2款规定的“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戴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如果行为人是应知而且知的情形下,显然并不能用故意或疏忽大意过失认定,而只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因此,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应当既包括故意又包括过失。故意不仅包括直接故意而且还包括间接故意,就过失而言,既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又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
  (三)犯罪客体要件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学界争议的焦点在于侵犯商业秘密罪是简单客体还是复杂客体,邱戈龙倾向于复杂客体说。商业秘密权的核心是权利人对其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使用优先权,商业秘密权实现的根本点在于其秘密性。侵犯商业秘密行为通过浸犯权利人秘密权方式进而浸犯权利人对其商业秘密所享有的使用优先权。而权利人一旦丧失其商业秘密的秘密权便不再有优势权可言,商业秘密也就不再存在了。可以说,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对商业秘密的侵害是致命的。另一方面,根据《刑法》219条规定的几种行为方式上看,浸犯商业秘密的行为都是采取不正当手段,在侵犯了权利人的高等秘密权的同时,也违背了商业道德,侵犯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则。因此,侵犯商业秘密罪侵害的客体是商业秘密权利。(广东长昊律师事务所   零柒伍伍----贰陆柒伍壹贰叁肆)
  (四)犯罪客观方面要
  根据《刑法》第219条的规定,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要有以下四种侵权行为: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这种不正当的行为,其获取商业秘密行为的本身就是违反法律的,因此,不需要等到行为人实际是否披露、使用、就已构成违法。
  2.盗窃,是指行为人采用监听、复制、窃取等手段窃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如窃取文件资料、样品、复印文件等。
利诱,是指行为人利用各种优惠条件,如高薪、重酬、优厚待遇、高职或其他利益,诱使掌握商业秘密或知悉商业秘密的人将商业秘密泄露出去的行为。
胁迫,是指行为人对掌握或知悉商业秘密的人以生命、健康、财产等威胁、要挟、迫使其交出商业秘密的行为。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除法律条款列举的盗窃、利诱、胁迫外的其他手段,如暴力、贿赂、虚假陈述、电子侦察、录音录像、电脑网络及其他高科技手段等。
  3.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使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并非是行为人的最终目的,而且,正是行为人实施了披露、使用戴者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才使商业秘密失去了保密性,进而导致权利人丧失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披露,是指行为人以口头、书面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发表,公布或私下散布由行为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使不应该知道该商业秘密的人知悉该商业秘密。
使用,是指行为人把通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运用到生产、经营、销售或者其他场合的行为。
  允许他人使用,是指行为人允许第三人有偿无偿使用其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的行为。(广东长昊律师事务所   零柒伍伍----贰陆柒伍壹贰叁肆)
  4..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行为。这是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最普通、最常见的类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类型的行为人一般都 是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获取或知悉商业秘密,只是行为人没有遵守自己负有的明示剪默示的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即不得擅自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的义务。保守秘密的义务一般来自于职员的要求、合同中的约定及权利人的要求。行为人一般为经营者内部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雇员、合作伙伴,以及其他为权利人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员等。
  5.明知域应知前列三种行为,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本类行为的行为人虽不是直接侵犯商业秘密,但行为人明知或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应当知道存在前述三种直接浸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却仍然从他人处获取商业秘密,或在获取后使用商业秘密,或在获取后披露该商业秘密,因此,行为人在主客观方面完全具备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要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这种类型的行为人,类似于民事法律中的恶意第三人,刑法上追究这种行为,对于规范人才市场,防止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科研成果有积极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侵犯商业秘密罪是结果犯,行为人虽然实施了上述四种行为,域者说仅有上述四种行为,但还没有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可以说,行为人的行为尚没有完全具备侵犯商业秘密罪客观方面要件,即不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总之,正确认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对于实践中,正确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浸犯商业秘密罪与其他有关涉密犯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广东长昊律师事务所   零柒伍伍----贰陆柒伍壹贰叁肆)



商业秘密被员工泄露怎么办?想知道怎么找专业的律师挽回损失,您大可看看下面的文章。
专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专家律师团队:擅长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案、起诉。
邱律师:15915344883,广东长昊律师事务所,商业秘密被侵犯了请联系我们。
我们可帮助您立案起诉、成功维权、减轻损失、争议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等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商业机密被窃取了怎么办?请看完本文章,对你有帮助。
十个专家律师十个观点?我该听谁的?这些律师真的是所谓的“专家”?有些律所做了几十年民商案件,根本不懂怎么操作商业秘密案件,哪里能找到懂技术的律师?
 
广东有哪些律所专业处理商业秘密案件?哪些律所懂技术?有成功案例?
请咨询:邱律师;电话(微信号):15915344883
广东长昊凭什么成为专业的知识产权律所?
案例——傲人战绩
资质——20年沉淀
规模——兵强将勇
客户——上市公司
服务——信誉优质
办案——经验丰富
 
详情请联系:(邱律师15915344883)

知呼【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护律师】侵犯商业秘密罪经侦报案_侵犯商业秘密罪无罪辩护_商业秘密保护_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例_软件著作权_侵犯著作权罪

知呼【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护律师】专注于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著作权罪辩护,全国的案件胜诉率遥遥领先。实现商业秘密、软件著作权一站式保护网,为大中型企业提供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护、侵犯商业秘密罪经侦立案、软件著作权维权、侵犯著作权罪经侦立案、商业秘密鉴定、侵犯商业秘密罪审计等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