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第一平台 咨询热线:13808808035

在证据运用上突出间接证据作用

时间:2015-12-20 16:11来源:

  商业秘密盗窃、违约案件,往往缺乏原告的商业秘密为被告所用的直接证据,使有关法院的判决裹足不前。在一个案件当中,被告没有侵权预备行为,没有表现出主观故意,只是原告认为,离职雇员的跳槽必然导致其商业秘密、保密信息流向离职雇员的接收单位,这些仅仅是间接证据。

  “不可避免泄露、使用原则”将一种社会常识法律原则化,这种常识是:

  (1)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2)原告存在商业秘密、保密信息;

  (3)原告的商业秘密、保密信息对被告有用,或者可以直接使用,或者可以起参考作用;

  (4)原告的商业秘密、保密信息不可避免地为被告所知、所用,例如利用伪装的参观访问、合资谈判或者通过雇员跳槽。

  通过以上推理形成的“不可避免泄露、使用原则”,加上具体案例当中的间接证据,就导致了判决的产生,当然是否合理,还要看间接证据的情况。


知呼【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护律师】侵犯商业秘密罪经侦报案_侵犯商业秘密罪无罪辩护_商业秘密保护_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例_软件著作权_侵犯著作权罪

知呼【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护律师】专注于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著作权罪辩护,全国的案件胜诉率遥遥领先。实现商业秘密、软件著作权一站式保护网,为大中型企业提供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护、侵犯商业秘密罪经侦立案、软件著作权维权、侵犯著作权罪经侦立案、商业秘密鉴定、侵犯商业秘密罪审计等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延伸阅读